秋月梨出圈,传统水果的一次段位大逆袭
【编者注】
新消费趋势似乎正冲向田间地头,水果精品化便是其中最为明显的现象。
这几年网红水果的出现,正昭示着中国水果产业的更多可能性——这不再是一个分散、依靠劳动力与批发市场分销的产业,而是逐渐拥有种子培育、种植、平台采购与市场营销的成熟链条,也催生出了不少本土的爆款水果品类与品牌。这是我们记录与寻找中国水果大王的目的,渴望与你一同探寻中国水果产业精品化的可能与潜力。
苹果、梨这类我们常见的水果后续和上面的故事没有关系,但直到今年秋月梨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这类传统水果在经过精细化种植与市场营销之后,也有着精品化的可能。
把梨切成薄片,果肉在阳光下泛出莹白如玉的光泽,同时有饱满充盈的汁液渗出,“来看看这个梨中天花板。”网络主播一边娴熟地在镜头前展示水果的品相,一边形容它的口感,“又甜又细腻。”
在社交网络的助推下,网红水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各个环节都在被直观展示。镜头中的种植基地,一排排梨树枝繁叶茂,形如满月的果实套着纸袋,密密匝匝挂满枝头。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鲜果经过分拣,被整齐地套上网兜码入纸箱,再送上冷藏车运输。
秋月梨,近年来成为爆红的新品种。与传统的“梨形”外观不同,秋月梨长得更像苹果,相比其他的梨个头更大,一个通常在400克以上。外皮金黄,果肉呈乳白色,形同满月,且成熟时间与中秋节相近而得名“秋月梨”。
与普通梨相比,秋月梨更为特殊的还是它的口感。肉质细腻,果核小,可食率达到95%以上,甜度能达到16%,与市面上大部分梨71%的含水量相比,它的含水量能达到85%以上。脆甜无渣、汁水丰富的口感,加上电商平台的助推,定位高端的秋月梨,成为中秋季的爆款水果。
秋月梨的崛起,也是外来水果本土化的又一例证。
与阳光玫瑰葡萄、红颜草莓类似,秋月梨也有一个外来身份——是二十多年前由日本引入中国的杂交梨种,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都有种植。秋月梨种植形状表现最好的,便是山东的胶东地区。其中的烟台莱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梨的主产区,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以及相对成熟的种植管理水平,让该地区成为当前秋月梨的最大产区。
莱阳福琪果蔬农业合作社总经理兰海洋表示,如今他们的秋月梨面向的是广州、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市场,每年的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左右。
“当消费者在市面上看到有很多秋月梨的时候,倒推三五年前,产地就已经很火爆了。”多年从事水果批发行业的刘思捷告诉界面新闻。
事实上,新的水果品种要从田间地头走向大众流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好吃、足够的性价比,又要拥有批量出产和加工能力。而得益于商品化的流通路径,大型商超与电商平台正在成为网红水果打开市场与品牌化的关键一环。
这类平台往往会在水果产区集中采购。根据莱阳梨产业协会的数据,百果园如今是莱阳最大的秋月梨采购方,占到当地总产量近8成,有4家企业为它供货。
盒马鲜生向界面新闻表示,自2021年开始对秋月梨做集采,如今秋月梨已经成为盒马梨类商品的销售榜首,其销售旺季可以从9月一直延续到12月。
大润发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中秋节前后的销售高峰期,秋月梨上架半个月销量翻番,部分门店的销量同比增长3倍。
相较于普通鸭梨,秋月梨的零售单价要高出一倍——每斤零售价格通常在十元以上,品质高的单个的价格甚至在10-20元左右。
而秋月梨走红的背后,也是传统大宗水果的一次逆袭。
梨在中国是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整体梨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781.5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2.9%。梨的食用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产量足够大,但同时精品化的程度不足,在品牌效应上,甚至还不如苹果。
与车厘子、奇异果、草莓、西梅、蓝莓、牛油果这类具备足够新鲜感与话题性的水果品类相比,缺少网红光环的传统水果在溢价程度上便不及前者。而要让习惯了水果量大低价模式的消费者接受品质更高、价格更贵的新品种,同样也是一次消费升级的挑战。
2019年开始,大润发用试点的方式售卖秋月梨,先在几家位于高消费区域、业绩表现不错的门店卖,之后不断扩展到更多门店。而在上海更多的商超,起初知名度还不高的秋月梨只是搭配其他梨一起卖,随着它脆甜的口感开始获得市场认可,开始有渠道商主动要货。后来包括百果园在内的门店大规模的推广,秋月梨才彻底火了起来。2022年,大润发所有门店都用秋月梨替代了价格更便宜的丰水梨。
“口感是第一位,加上外来品种的高端属性,以及‘秋月’这个符合中秋时令喜庆寓意的名字,秋月梨就出圈了。”在刘思捷看来,中秋节的礼品属性,也为秋月梨打开市场提供了机会。
不过就如同网红更迭速度太快,不少水果行业从业者与种植户,已经隐隐担忧起了秋月梨的生命周期。
“我怕秋月梨‘死’得太快。”刘思捷坦言,中秋时令属性对秋月梨的影响可以说是双刃剑。
在行业普遍看来,如果要迎合市场,秋月梨的大量上市就在9月期间;而如果要追求最佳风味,则需要到10月中上旬为宜。“采摘期最多一个月,其他都进入冻库,也可以卖到春节。”他说,“近两年经济不景气,秋月梨很多都是走礼盒装,但到节假日后都无人问津,最后返回冻库再拿出来销售,这样一冷一热,坏的会很多。所以年年都有大量的浪费。”
造成行业乱象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早采。比如今年中秋节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为了抢占市场,大部分秋月梨在七八成熟时就提早上市,导致甜度不足,口感大打折扣。
另外还有部分中间商、平台以次充好,将其他产区的秋月梨冒充山东莱阳梨出售,甚至干脆用更便宜的华山梨、丰水梨代替。而在几个关键指标上,不同产区的秋月梨有明显差异,“同样的秋月梨安徽就不如山东,化渣程度不同。”叮咚买菜告诉界面新闻。
更大的隐忧在于跟风种植引发的品质下降。
譬如从神坛跌落的阳光玫瑰葡萄就是前车之鉴。早在10年前从日本刚引进的时候,中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只有几百亩,而到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张至八十多万亩。利益驱动之下,阳光玫瑰在全国各地疯狂推广种植,参差不齐的品质,加之普遍早采的乱象,让其口感出现滑坡,直接导致价格大跳水。
秋月梨种植也有类似的趋势。除了产地增加,气候、土壤与种植管理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的原因。譬如施加肥料的比例不对,甚至用膨大剂催熟果实,即使没有食品安全问题,风味和营养也不及以往。
秋月梨近年来收购价格的“过山车”式变化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根据行业自媒体“国际果蔬”9月份的报道,低迷梨市中唯一火爆的秋月梨今年的价格也陷入颓势,收购价格最低只有3.5元/斤;对照以往,2017年胶东产地的收购价格只有2.5元/斤,2018年就涨到了3.5元/斤,之后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飙升至4.3元/斤,2021年前期的收购价也达到了6元/斤。
“眼下的水果市场存在一个爆红又跳水的怪圈。”刘思捷说,“品种虽然非常好,但秋月梨最终的市场走向如何还很难说。如果产量太大,它就会回归到普通水果,难逃最初丰水梨一样的短暂周期。”
(根据采访对象要求,“刘思捷”为化名。)